本站始建于2003年,至今已度过近八千个日夜。它忠实地记录了笔者退休以后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这次改版,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虽显简陋,唯以留念

 

邮探世界名人-->2-0各国政要通信回复总览--> 2-020-10 我的东帝汶集邮故事(十)

2-020-10 我的东帝汶集邮故事(十)

举行大选后的东帝汶,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2002.5.20.子夜零时,随着联合国旗帜缓缓降落,东帝汶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诞生了。包括中国外长唐家璇在内的世界9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出席了这个隆重的仪式。(见下左图,分别取自2002.5.20.的南京日报,南京晨报和 China daily ) 我国各大电视台也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有兴趣的读者请右击这个链接来下载一个RAR压缩文件 (31M ,MP4格式。内含笔者当年录制,保存的5个中国电视台的有关视频文件,其中有2002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的早新闻和上海电视台的报道,以及2002年5月17日CCTV-4台的两个英语节目。原视频使用了当年流行的RM流媒体格式,这次在22年以后重新转化为MP4格式。清晰度虽然粗糙,但也反射出当年的网络情况和笔者的录像和编辑水平)
十一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诞生了
2002.5.20. 上海电视台报道(已失效仅保存)
2002.5.20.中央电视台早新闻 (已失效仅保存)
2002.5.17 CCTV-4 英语节目 (已失效仅保存)

  当天上午11 时,中国外长唐家璇和东帝汶外长霍塔在帝力签暑了中国和东帝汶建交的联合公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同日两位外长又签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也是东帝汶对外签署的第一份经济技术合作文件。当天上午11时55分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正式开馆,12时正,在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上空高高飘扬。从而中国在东帝汶创造的三个第一,以令世人为之注目的姿态载入了史册。

早在2000.9. 中国应东帝汶方面的要求,就在帝力设立了大使级代表处。据报道,由于当时帝力市区住房办公条件都十分困难,代表处不得不暂时设置在一座停在海边由一艘海轮改造而成的名为奥林匹亚的饭店里。经过一番努力,我从外交部网址上查到了代表处的通信地址和代表的姓名,啊!邵关福,一个我很熟悉的名字。我翻看我的邮件记录,原来他曾是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在1998.5.曾为我的求签信签过名(见3-024).现在他又受命转战到新的外交阵地了。为了记录这个海上的外交滩头阵地和东帝汶建国前的中东关系,我在2001.8.10.给他发出了新的求签片(见下图,原片148x100mm)

2000.9. 中国应东帝汶方面的要求,就在帝力设立了大使级代表处。据报道,由于当时帝力市区住房办公条件都十分困难,代表处不得不暂时设置在一座停在海边由一艘海轮改造而成的名为奥林匹亚的饭店里。经过一番努力,我从外交部网址上查到了代表处的通信地址和代表的姓名,啊!邵关福,
 
 2001.10.26.我突然接到了一封落款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来信。我在想是谁的来信呢?过去和他们有过工作上的联系,可现在我已退休好几年了。带着疑惑的心情我打开了来信。一位暑名W先生的文笔流畅的来信。信中要我速和他联系,因为我国驻东帝汶代表邵关福先生有一件物品要转交给我。我在猜可能和我的明信片有关,但怎样和江苏外办发生了联系我一下子还没弄明白。我按约很快地到了省外办。W先生是一位中年人,他果然拿出了我那枚求签明信片并告诉我,邵代表前不久前来到江苏考察,他一直陪同邵代表活动,临行时邵代表把这枚明信片交给他请他转交给我。因为东帝汶当时邮路还不太正常,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把明信片亲自带来了。我听了非常感动。我知道,在外交领域,最重要的文件都是通过专职的信使传递的(我们在不少电影里都看到过为了窃取对方绝密文件而用各种手段偷袭信使的镜头),这次为了我这样一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劳大使亲自充当了信使。我和大使可以说素昧平生,他是如此认真处理这样的份外小事,为了什么?当我不时取出这件明信片仔细观赏时,这个问题常常浮上我的心头。(见下图)
因为东帝汶当时邮路还不太正常,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把明信片亲自带来了。我听了非常感动。我知道,在外交领域,最重要的文件都是通过专职的信使传递的,这次为了我这样一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劳大使亲自充当了信使。

  从明信片的落地戳看,这枚明信片到达帝力是2001.8.29.大使签名落款注明是2001.10.8.我在南京收到明信片是2001.10.26.按这样时间推算,明信片在帝力停留大概一个多月。或者是大使早有回国赴宁的计划,也许是大使临行前又想到这枚尚未处理的明信片,无论什么情况,在他繁忙的外交政务之中他总是在记住这件事。为什么?在我的书柜里有几本大使回忆录,我联想起看到过的一首诗,我急急把它找出来,那是曾任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写的一首诗,题为“回抵宝应”(范大使系江苏宝应人),诗文是这样的:(见“大使的风采” P346,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常言远鸟念旧林,又道久客惦乡亲。

        今抵梓里补夙愿,万种情思赤子心。

  透过这位诗人大使的心声,我仿佛找到了其中的答案。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铸就的中华民族之魂,镌刻了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无论天涯海角何时何地,你都会感受到这种慈母般的召唤和亲情的温暖。这枚小小的明信片,将用它自身驻留的印记,笔迹,保存和映射出这份永世无穷的情感

                     (2-020完 2002.12.13. 初稿落笔)

2-020 东帝汶集邮故事共10页,现在是第10页,请继续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2024年整体修订为HTML5格式移动版
信息产业部2014备案号: 苏ICP备11039856号
站长信箱 qilingren@163.com